儿臣认为,倭人不配持我大唐国籍,更不配在我大唐久留。”

    此言一出,满场顿时传来一阵吸气声。

    他这话说的真的够绝。

    没有什么遮掩,直接就是一句不配。

    要知道,倭国固然与大唐打过仗,但如今派遣遣唐使就等于是承认了大唐的宗主身份。

    可如今李承乾这话,就等同于是将倭国挡在了国门之外。

    当下,那倭国使者也是干笑一声,道:“太子殿下,大唐文化博大精深,恕我唐语不好,不懂您的意思。”

    “敢问,您可是觉得倭国国小人少,不足以被大唐放在眼中,更不足以做大唐的附属国吗?”

    他这话也算是比较委婉。

    甚至还给李承乾留了回旋的余地。

    让其能够改口,并且不落天下人口实。

    谁承想,李承乾继续道:“没错,我就是认为你们没这个资格。”

    听闻这话,那本来还能强颜欢笑的倭国使者是再也笑不出来了。

    “太子殿下,您这话说的,可是有些羞辱我等的意思了。”

    “没错,就是羞辱你。”

    李承乾歪了歪脑袋道:“你能奈我何?”

    “一句话告诉你。”

    “我大唐自打有国籍策至今十余年的时间。”

    “而这十年之内,加入我大唐国籍的外邦人寥寥无几。”

    “饶是新唐人转唐人的户籍转换,如今也不过万余人而已。”

    “但你得知道,那些转换国籍的,要么是为我大唐立下了赫赫战功,要么是为我大唐在战场上浴血搏杀。”

    “可以说,他们的国籍都是用性命,用苍天可见的忠心换来的。”

    李承乾挑着嘴角道:“若是谁随随便便的跳支舞就能要走,让我大唐朝廷如何面对那些不惜用性命来争取国籍的人?”

    他这一番话,倒也真就点醒了一些人。

    的确,大唐的国籍,尤其是在李承乾推出了国籍策以及北民南调之后,就变得无比珍贵。

    那些从突厥、吐谷浑亦或者是高句丽,东北三番等地进入大唐的少数民族,多少年来为大唐征战浴血。

    他们为的不就是能去掉自己户籍上的新字吗?

    他们为的不就是能让自己的子孙后代都能用唐人的身份活着吗?

    当下李恪也是直接站了出来,道:“父皇,儿臣也觉得,此事不妥。”

    “若是

-->>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