待到府试放榜,玲珑高居榜首,同来考试的考生们都对这个名字陌生得很,他们从各个县里而来,基本都是同窗,对于同窗们的水平很是了解,可从未听过柳玲珑这个名字,怎么跟个姑娘家似的。

    等房掌柜来看榜,发现自己宝贝干儿子又考了第一,立时哈哈大笑起来,把玲珑一把抱起,如他儿时那般架在了自己脖子上!

    已经十岁的玲珑丝毫没有不好意思,反而觉得这个视野特别棒,上头的空气都比下面新鲜。

    众考生见是个十岁大的娃娃,都惊了,纷纷询问他师从何人,玲珑得意地说:“我先生姓梅,乃是同平县秀才!”

    众考生顿时了然,梅先生的大名他们都听说过,才华横溢,可惜他们不是同平县人,否则也拜去梅先生门下了。

    待到六月院试,仍旧是在府衙考,玲珑也依旧考了第一,正式成为了秀才老爷!如此,便是县试、府试、院试三连案首,这回人人皆知,这位震惊乡里的“小三元”,竟是只有十岁的神童!连带着梅先生的私塾都挤满了外县来的学生,都是跟随梅先生读书的。柳老汉激动的不行,特地回大柳树村给祖宗上了坟,他们家终于也出了个读书人!

    如是一直到八月乡试,梅先生要教书不能陪同,便是房掌柜跟柳老汉陪着,又送玲珑去了青乡府隶属的崇州州衙,乡试便是在这里举行。这一回玲珑在进入考场前就看见有人携带小抄被发现,当场就被衙役抓走,不仅以后再也不能考举人,还得蹲监狱!

    他身边有人惋惜说:“这尤秀才是我老乡,我们是一个府的,乡试三年一轮,他今年已是考了第四回了,老父老母供他读书已是家徒四壁,连棺材本儿都花用了,也难怪他剑走偏锋,使了这么个昏招。”

    可见万般皆下品,惟有读书高。

    哪怕没有功名,你跟人说自己识字,读过几天书,那别人看你的眼神就都不一样,都说寒门出贵子,可这就跟现代人类社会一样,中产阶级的孩子永远比普通乡下的孩子受到的教育更加优越,寒门出贵子虽是少数,许多人却仍旧拼了命地想要考出去,富贵荣华功名利禄,都在这十年寒窗中。

    旁边亦有人叹息,考生们大多家境贫寒,见到尤书生如此,未免有种兔死狐悲之感。

    混迹在人群中个头不高的玲珑却不以为然。

    不考举人又不是活不下去,都说高考是千军万马走独木桥,古代科考其实也差不多,那尤秀才连考七年都没考过,可见他考了秀才便已经是极限。但他考了这么多年,

-->>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