诸葛瑾已经成长起来,足以处理族内事务。
常言道,长兄如父。
现在的诸葛亮十分依赖自己的兄长,甚至诸葛亮不少知识,都是来自于诸葛瑾。
诸葛瑾可是一个才子,少时曾游览洛阳,结交名士,又博览群书,知书识礼,在年幼的诸葛亮眼中,兄长诸葛瑾的判断,绝不会出错。
诸葛瑾与孙权有羁绊,因此前期招揽琅琊诸葛氏的关键,不在于刘备,而在于孙权。
“大哥,我都说直接用强,攻破坞堡,掠走诸葛氏众人,就不会有后面那么多事情了!”
张飞在临走前,大大咧咧,不断向刘备抱怨。
“三弟的提议,其实也不错,倒是大哥我有所顾忌了。”
刘备发现张飞看似鲁莽的提议,未必真的是鲁莽。
有时候,生米煮成熟饭,未必不是一条良策。
只是刘备注重仁义的名声,宁愿三顾茅庐,也不愿对诸葛亮用强。
可惜,琅琊国烽火连天,乐毅、管亥大军已至,刘备没有三顾茅庐的时间。
“我就说嘛,要是大哥实在找不到一名合适的军师,就由我张飞担任军师好了,我张飞比起那个什么诸葛瑾、诸葛亮也差不了多少!”
张飞毛遂自荐。
“这……”
刘备竟然无言以对。
刘备见招揽琅琊诸葛氏无望,又不愿与乐毅、管亥火并,于是选择退兵。
乐毅、管亥与刘备等人遭遇,主要目的是为了招募琅琊诸葛氏众人,也没有选择与刘备开战。
“将军,诸葛氏已经选择依附我们,请求我们不要攻打坞堡,保全坞堡内众人性命。”
“自然好说,黄巾军在外面驻营。”
乐毅带领燕甲进入坞堡,留下军纪较差的黄巾军在坞堡外面驻扎。
诸葛氏设宴招待入进入坞堡的乐毅等人。
年少的孙权骑着一匹全身雪白的战马,意气风发。
孙权出身名门,父亲孙坚、兄长孙策,无不是战功赫赫的猛将。
三国就是一个拼爹的年代,何况长兄如父,孙权可以拼两个爹。
乐毅一袭黑甲,腰间佩戴昌国剑,饶有兴致地观察诸葛坞堡的形状,对诸葛瑾说道:“此坞堡有八个棱角,可有门道?”
诸葛瑾说道:“此乃家父生前下令修筑的坞堡,暗合八卦之阵,每一座棱角突出,敌军攻一面城墙,连弩手可从左右突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