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,运河公司雇人挑毛病,发现斯蒂芬森报告中一座桥算错了标高。

    当时儿子不在,斯蒂芬森文化有限,把工作交给了小年轻,结果满盘皆输。

    报告被否了,斯蒂芬森惨被扫地出门。

    斯蒂芬森很郁闷,写信让儿子回来。

    好在达林顿铁路的成功运营慢慢恢复了声誉,铁路公司又来请他。

    斯蒂芬森父子终于重回项目,项目继续进行。

    一个沼泽地成了斯蒂芬森的心病,差点被逼疯。

    他穷尽办法,甚至想到浮桥。

    最后用原始手段,埋下大量焦油桶、灌木和石块,总算解决了问题。

    现代技术可以抽油换田,但在200年前确实很困难。

    一路上逢山开路,遇水搭桥,有大量的技术创新。

    经过重重磨难,铁路终于完工了。】

    刘彻若有所思的看着这一切,一个新事物想要发展,就必然会触动原有的利益团体。

    就正如斯蒂芬森所面对的,想要修建铁路,可却遭到运河公司的阻拦。

    毕竟铁路和运河属于竞争关系,修建铁路必然会侵犯运河公司的利益,也难怪运河公司会横加阻拦了。

    像这种因为利益冲突爆发的矛盾,他在朝堂见得太多了。

    一个新政策的制定,就无可避免的会引起原先利益集团的抵触,他也见怪不怪了,没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。

    不过铁路修建的事倒是提醒了他,大汉要是修建铁路的话,恐怕也会引起一部分人的抵触,这是他需要格外注意的。

    毕竟一旦大汉全国联通铁路的话,必然会改变原有的运输格局,得罪一部分人的利益。

    但是他倒也没有太过担心,相信有自己强势推广,没有哪个不开眼的胆敢横加阻拦。

    他对蒸汽火车异常重视,所以肯定不会允许有人阻拦铁路的修建。

    蒸汽火车不仅可以连接大汉境内各个州郡,极大的增强朝廷对全国各地方的控制。

    更重要的一点,他还指望铁路修到边境。

    如此一来,蒸汽火车就可以运送大量的士兵到边境去攻打匈奴。

    【这时达林顿铁路通车已经三年了,火车和马车仍然在拉锯中。

    反对派依旧认为蒸汽机车比不上马车,快过19公里时速就会翻车。

    为了从根本上扭转观念,铁路公司决定重金比赛征集,地点在已经完工的雨山段,史称雨山机

-->>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