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但吴佩孚与张作霖已经有密约了,所以鹿钟麟的示好吴佩孚拒不接受。”

    “1926年3月,反冯玉祥联军与国民军在直隶地区爆发多场战斗。”

    “见战争已经无法避免,鹿钟麟便将段祺瑞驱逐下台,然后收拢兵力撤至南口。”

    “1926年4月,大战爆发,奉系、直系、晋系同时出兵夹击国民军。”

    “这一战,从4月打到8月。”

    “开战之前,冯玉祥不在国内,去苏联考察了,直到9月才回国。”

    “而冯玉祥这个人,一向不扶持部下某一个人的威望。”

    “冯玉祥本人不在,国民军群龙无首,谁也不听谁的,各有各的打算。”

    “结果等到开战后,国民军兵败如山倒,陷入崩溃边缘。”

    “就在冯玉祥又又又一次陷入绝境的时候,局势又又又转变了,因为北伐战争要开始了。”

    冯玉祥:不是我临阵脱逃,而是联军锋芒太盛,只能跑去求援了。

    原本他战前还信心满满的,不觉得联盟军能把他怎么样。

    却不曾想,战争才刚刚开始,小日本就插手战场了。

    经过一番试探后,他无奈的发现一个事实,那就是自己打不过联盟军。

    可即便是打不过,那也不能轻易认输。

    也正因为如此,他才选择把指挥权交给自己的心腹大将,而自己则跑去苏联求援。

    只要心腹大将可以撑到他带着援兵回来,那战争就还有胜利的希望。

    但结果很可惜,他并没有能够带着苏联的援军回来。

    倒也不是苏联不愿意救援他,而是需要打通东北的通道才行,这样苏联才好派兵从东北入境。

    但东北是张作霖的地盘,他哪里有能力打通东北通道,求援一事也就只能作罢。

    没有苏联的援兵,他也知道国民军肯定打不过联盟军。

    不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,他冯玉祥的运气一向很好。

    快要陷入绝境的时候,局势又转变了,让他得以逃过一劫。

    “1925年3月12日,孙中山逝世后,按理说国民党的接班人应该是代理大元帅胡汉民。”

    “但汪精卫不服气,汪精卫认为自己的资历与胡汉民差不多。”

    “况且,先总理北上的时候是他跟着,先总理生病是他在身边陪伴,就连先总理的遗嘱也是由他起草。”

    “胡汉

-->>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