头过河的,没有理论指导也没关系。

    只要大方向没毛病,就尽管去做,这个过程中就会出现很多问题。

    遇到一个问题,就总结一个经验,然后就能总结出适合自己的理论。

    在实践中不断修正自己对事物的认知,最后达到知行合一。

    王阳明还认为,人人皆有良知。

    所谓良知,包括了良和知两方面的内容。

    也就是与生俱来的良心,或者说恻隐之心,和与生俱来的智慧。

    进一步说,良知就是人人本来具有的清净光明的本心。

    良知来自本心,无需外求,不假外物。

    唯有致良知,才能识本心,才能以不变应万变,才能运筹帷幄,决胜千里。

    “尽管王阳明的思想将儒家思想推向顶峰,但明朝统治者从来没有把王阳明的学说作为官方思想。”

    “王阳明去世数十年之后的万历年间,王阳明心学在民间传播较广。”

    “这时有大臣上书万历皇帝,请求朝廷下令禁止民间传播阳明心学,万历皇帝不予理会。”

    “阳明心学对人性解放、回归人的本性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,与西方文艺复兴有异曲同工之妙。”

    “将人当做人,回归人性,不提做不到的要求,保持良知范围内的宽容,那么人的成才就不难了。”

    “王阳明之后,儒家也出现了一些大儒,但是都没有超出心学的高峰。”

    “阳明心学立足于人的内心,这是一种让人内心强大的哲学,也是助人走向成功走向圣境的力量。”

    “人为什么会焦虑,这来源于人的欲望和外在环境的不确定性。”

    “只有收拾好内心,安定自己的内心,才能达到苏东坡所说的此心安处是吾乡的境界。”

    “才能够在混乱复杂的社会中,找到一处安静的精神家园。”

    “王阳明在临终时曾说,此心光明,亦复何言。”

    “心光明了,世界好像都可以一同点亮。”

    “此后的几百年间,王阳明和心学理论真的点亮了很多人的内心世界。”

    吴承恩:我所编撰的《西游记》,也受到了王阳明所提倡的心学潮流的影响。

    他生活的时期,也是阳明心学兴盛的时代,自然会受到王阳明心学思想的影响。

    他在《西游记》里面也把师徒四人取经的过程,都隐含了心学思想的逐步发展壮大历程。

    他笔下

-->>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