就2500亩,之所以不扩大,主要是当地的耕地面积有限,这还是通过和镇政府沟通,使用漠南哲里木市的耕地指标进行调剂,才拿到这2500亩的小麦田。

    考虑到草莓不耐运输,种植事业部计划将这2500亩小麦田全部改造成为草莓大棚。

    接下来还会继续在崇明岛增加草莓种植面积,直到面积扩大到1万亩左右。

    而人参果和番茄,种植事业部没有选择在长三角地区开辟新种植基地,而是打算在赣北的长江沿岸,再开辟相应的种植区域,通过公路运输到长三角地区。

    江淼考察了一番裕安农场。

    之后就前往崇明岛东北海岸的新征村考察。

    在崇明固体废物处置综合利用中心附近,江淼看到了一大片的盐碱地滩涂,这地方连仙豆大豆都很难种植,原因就在于海水会在涨潮期间,将这些滩涂覆盖。

    除非开垦作为咸水养殖场,或者进行填海造陆,不然很难利用起来。

    江淼考察这里,自然是带着目的过来的。

    他计划未来在该区域,建设一片海水养殖场,不过不是用来养殖鱼类的,而是用来养殖螺旋藻的。

    为什么要养殖螺旋藻?

    答案并不是为了吃。

    而是为了储存能量。

    崇明岛位于长江入海口,从上游流下来的河水富含各种养分和污染物,因此入海口附近的水源不适合作为食用水产品的养殖用水。

    江淼计划用这种富营养化,又含有污染物的河口水,作为螺旋藻的养殖水体。

    这样做的好处非常多。

    一方面可以通过螺旋藻的富集作用,将水体中的超量营养成分和污染成分吸收了,从而达到净化水体的效果。

    同时螺旋藻养殖废水,还可以作为碱蓬的种植水体,通过育种改良碱蓬对于盐份的富集能力,从而实现对于海水淡化的效果。

    当然这技术对于长江三角洲地区没有太大的意义,毕竟这地方并不缺乏淡水。

    但是碱蓬在北方沿海地区是可以种植的,甚至更加适应北方气候,北方沿海地区缺乏淡水,却不缺乏海水。

    比如耗水大户的京津唐地区,如果可以通过这种方式,获得大量淡水,那对于华北平原而言,将是一个非常有用的技术。

    或许很多人会说,采用生物淡化海水,效率肯定非常低下,比不上海水淡化工厂。

    然而看待一个技术,不能片面看单方面的效率,

-->>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