调整实验方案,忙碌到晚上十一点半左右。

    他们终于找到了一个最佳的效率,在特定负压下,碳化硅纳米管的净水效率达到了一个比较好的性价比,差不多每千瓦时电能可以产生87立方米超净水,是之前的的两倍多。

    但是江淼并没有让张树立团队停止研究,接下来还需要继续进行实验。

    不过实验方向不再是净水提取的效率,而是不同长度的碳化硅纳米管,提取每立方米超净水需要消耗的能量。

    一连五天的实验。

    张树立团队此时也明白了江淼的想法。

    由于碳化硅纳米管的长度很难超1米,因此张树立团队采用了焊接的方式,将一个密封金属环焊接在碳化硅纳米管集束上,让两股碳化硅纳米管可以连接在一起。

    使用这个方式,他们不断延长着碳化硅纳米管。

    五天时间,就将碳化硅纳米管延长到了150米。

    实验非常成功。

    哪怕是延长了150米,碳化硅纳米管仍然可以毫不费力将纯净水从污水箱中吸到另一端。

    不过在实验过程中,他们也发现了问题。

    那就是一开始的时候,要采用垂直摆放,让常温水蒸气可以漂浮上去,但这个垂直长度不能过长,一旦超过4.5米左右,水蒸气就容易受到地球重力的影响,无法继续上浮,从而凝结在该高度的管道内部。

    因此头一段管道超过3米之后,就必须拐弯,改为平行水平面或者斜向上,这就可以让管道内部的常温水蒸气快速流动。

    另一个问题,则是温度问题。

    一开始,他们是在实验室内部做实验,自然没有发现温度的问题,直到长度超出实验室内部的空间,拿到了室外进行实验时,就出现问题了。

    此时的民勤县是十一月初。

    白天气温还有十几度,可是晚上却在零度附近。

    碳化硅纳米管内部的常温水蒸气,在零摄氏度附近,会一下子变成液态,这种突变的后果非常严重,黏稠的液态水导致管道被堵住了,提取纯净水的效率下降到了之前的千分之一左右。

    进一步实验中,碳化硅纳米管内部的水蒸气,一旦环境温度低于零下23.6摄氏度,就会迅速从水蒸气状态,凝华成为固态的冰,直接将碳化硅纳米管内部堵死。

    也就是说,碳化硅纳米管不能在低于零摄氏度的环境下使用,不然效率会直线下降,甚至直接停摆。

    但是这个

-->>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