气却越来越大。”
“在游历过程中,虽然孟子受到了列国的尊崇和礼遇,待遇比孔子那时候也强多了。”
“可是孟子的思想基本没有被哪个国君推行,因为实际上完全做到仁政是很难的。”
“经过二十几年的游历,没有啥实际成果。”
“于是孟子归隐故土,和弟子们著书立说,写成了《孟子》一书。”
“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,必先苦其心志,劳其筋骨,饿其体肤。”
“得道多助,失道寡助。”
“生于忧患,死于安乐。”
“鱼我所欲也,熊掌亦我所欲也,二者不可得兼。”
“这些耳熟能详的经典名句,都是出自《孟子》一书。”
“宋代大思想家朱熹把《孟子》,以及《论语》、《中庸》、《大学》并称《四书》。”
“《四书》是儒家思想的灵魂,也是科举考试必考的内容,也将孟子的地位推向了高峰。”
“孟子成为儒家思想的代表,开始以孔孟并称。”
“到了元朝,更是追封孟子为亚圣公,亚圣之名便成了孟子的代称。”
嬴政:孟子自身存在的种种问题,以致于一生都未能施展抱负也就不足为奇了。
孟子对国君普遍缺乏应有的礼数,和国君对其的尊敬礼待形成了鲜明反差。
总体而言,各国国君对于孟子都是相当尊敬优待,即使他们对孟子的主张思想不予采纳。
比如齐宣王,拜孟子为客卿,出门时安排随从数百人,待遇是没得说了。
然而,一次齐宣王派人请孟子次日上朝议政。
孟子推说自己有病,不能上朝,结果第二天却跑去别人家里吊丧。
世人认为孟子不应该如此对待齐宣王,但孟子却压根不以为然,还认为自己才是最尊敬齐宣王的那一位,因此不必拘于小节。
此外,孟子有时面见齐宣王一言不发掉头就走,还说自己是在磨磨齐宣王的性子。
儒生认为这是孟子不畏君权、极具风骨的表现,但其实不然。
自古以来中华都是一个礼尚往来的社会,孔子本人也很重视礼。
且不说是国君,哪怕是一个对你优待尊重的普通人,也应该以礼还之。
但孟子一而再再而三的摆出名士派头,给国君们难堪。
这也是遇上了齐宣王这样宽宏大量的国君,还有尊重士人的战国时代大背景。
“在游历过程中,虽然孟子受到了列国的尊崇和礼遇,待遇比孔子那时候也强多了。”
“可是孟子的思想基本没有被哪个国君推行,因为实际上完全做到仁政是很难的。”
“经过二十几年的游历,没有啥实际成果。”
“于是孟子归隐故土,和弟子们著书立说,写成了《孟子》一书。”
“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,必先苦其心志,劳其筋骨,饿其体肤。”
“得道多助,失道寡助。”
“生于忧患,死于安乐。”
“鱼我所欲也,熊掌亦我所欲也,二者不可得兼。”
“这些耳熟能详的经典名句,都是出自《孟子》一书。”
“宋代大思想家朱熹把《孟子》,以及《论语》、《中庸》、《大学》并称《四书》。”
“《四书》是儒家思想的灵魂,也是科举考试必考的内容,也将孟子的地位推向了高峰。”
“孟子成为儒家思想的代表,开始以孔孟并称。”
“到了元朝,更是追封孟子为亚圣公,亚圣之名便成了孟子的代称。”
嬴政:孟子自身存在的种种问题,以致于一生都未能施展抱负也就不足为奇了。
孟子对国君普遍缺乏应有的礼数,和国君对其的尊敬礼待形成了鲜明反差。
总体而言,各国国君对于孟子都是相当尊敬优待,即使他们对孟子的主张思想不予采纳。
比如齐宣王,拜孟子为客卿,出门时安排随从数百人,待遇是没得说了。
然而,一次齐宣王派人请孟子次日上朝议政。
孟子推说自己有病,不能上朝,结果第二天却跑去别人家里吊丧。
世人认为孟子不应该如此对待齐宣王,但孟子却压根不以为然,还认为自己才是最尊敬齐宣王的那一位,因此不必拘于小节。
此外,孟子有时面见齐宣王一言不发掉头就走,还说自己是在磨磨齐宣王的性子。
儒生认为这是孟子不畏君权、极具风骨的表现,但其实不然。
自古以来中华都是一个礼尚往来的社会,孔子本人也很重视礼。
且不说是国君,哪怕是一个对你优待尊重的普通人,也应该以礼还之。
但孟子一而再再而三的摆出名士派头,给国君们难堪。
这也是遇上了齐宣王这样宽宏大量的国君,还有尊重士人的战国时代大背景。